新形势下必须厘清涉外法治与涉外警务的关系,涉外警务作为涉外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需以涉外法治为指引来促进涉外警务的有效发展,同时这也是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当前,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世界范围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理解,并且已经写入联合国的许多文件,成为世界人民维护和平、谋求发展的共同主张。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升华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其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
2017 年 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协商一致,将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2018 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作为我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开放的中国对全球未来文明做出理性思考后发出的又...
从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以来,其内涵经过五年多的丰富与发展,到党的十九大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主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德尔伯格陷阱” (Kindleberger’s Trap) 是继“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之后又一讨论比较多的“陷阱”话题。2017年年初,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际, 哈佛大学教授、国际...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
主体性原则是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家都致力于主观性的自我省察, 即自身与一般存在者相对峙的主体性, 试图以一套理想化、绝对化的概念体系去构建主客之...
就国际法领域而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在21世纪对国际法社会基础的新认识, 是对以往的“国际社会”、“国际共同体”理念的补充和发展, 对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