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自然是幼儿接触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亲自然教育与幼儿天性、身心发展规律等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顺应幼儿经验,对幼儿亲自然态度的养成影响深远。本文基于亲自然教育视角,遵循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原则,通过深入挖掘自然资源、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创设丰富的主题活动,开发园本自然课程,以推动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究表达的正向发展,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亲自然教育,幼儿,园本自然课程,构建与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应经常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亲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促进幼儿对自然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园本自然课程是一种以幼儿园自身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的自然教育课程,而生命教育是其核心所在,幼儿可以在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近距离接触和探索动植物,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教师通过亲自然教育理念和园本自然课程的协同教学,可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开展更具专业性和适切性。
一、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原则
1.拓展性和生活性原则
拓展性和生活性原则旨在确保课程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发展。
拓展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能够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经验,课程设计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并从幼儿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自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课程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帮助他们在课程中亲身体验自然的真实,以此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引发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
2.实践性和探究性原则
实践性和探究性原则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深度理解。
实践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注重实践和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建立对自然的直观认识。教师可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种植蔬菜、观察昆虫、探索季节变化等,让幼儿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提升他们对自然的感知。
探究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提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让其在探索和研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综合性原则
层次性和综合性原则旨在确保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促使幼儿逐步建立起对自然的整体认识。
层次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具有递进的层次结构。《指南》中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园本自然课程应以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为依据,对学习内容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性设计,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对自然的认知框架和概念体系,进而逐步深入地了解自然。
综合性原则要求园本自然课程要具有综合性特征。例如,在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画植物、制作手工艺品等,还可组织自然科学展览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幼儿的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幼儿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1.深入挖掘园本自然资源,打造自然情境
在构建园本自然课程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园内自然资源,深入挖掘与亲自然教育理念相匹配的资源,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自然氛围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型花园,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花园区域可设在教室内的“自然角”、阳台或园内专门的种植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花园的设计,选择种植花卉、蔬菜或植物,让幼儿根据花园尺寸确定植物的数量和布局。种植前,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准备土壤、选择合适的种子或幼苗,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开展播种、移植等操作,并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植物生长过程。教师应告知幼儿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养分等相关知识,鼓励他们定期为植物浇水、除草、修剪等,并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如叶子大小、形状、茂盛程度等,同时提醒幼儿关注植物的健康状况,如叶子是否有枯黄、萎蔫等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可能引起叶子变化的原因。幼儿经过思考明确叶子发黄可能是因为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随后,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浇水、施肥等活动,并让他们观察植物得到适当照顾后的变化,亲身体会植物护理的重要性。
除了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师还可以在花园中开展数学活动,如测量植物的高度或比较不同植物的大小,并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测量活动,简要介绍测量的方法,鼓励幼儿记录测量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刻度的意义,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为什么某个植物比其他植物更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思考探究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描述植物的外观、颜色等。有的幼儿说:“花朵的颜色像太阳一样黄灿灿的。”有的幼儿说:“椭圆形的叶子像一艘小船。”以此来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见,对园内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能够助力园本自然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幼儿近距离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实现“五育”目标
亲自然教育视角下,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促使幼儿主动亲近自然,并在自然课程中实现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多维度、全方位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知识讲解和活动实践的协同效果,给予幼儿在学习、实践中大胆探究的自信,进而借助园本自然课程推动“五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德育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通过观察、体验和参与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使他们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智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园本自然课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体验,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认知领域。体育方面,教师可基于亲自然实践组织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参与体育运动和游戏,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设计与自然相关的运动项目如植物拔河、草地追逐等,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同时还能增强体魄。美育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还可带领幼儿观赏自然景观、欣赏自然摄影作品等,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劳育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植物种植、环境整理等,让幼儿参与其中,以此增强他们的劳动能力,还可鼓励幼儿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责任、培育环保意识。
以园本自然课程“设计微景观瓶”为例。教师可让幼儿准备透明玻璃瓶、小铲子、小喷壶等,并让他们在园内寻找和收集小型植物、小石子、沙子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微景观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参考或灵感,如设计森林、草原、海洋等主题,引导幼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植物的位置、石子的摆放和配色等。根据植物的需求指导幼儿适量添加水以保持植物的健康,并观察自己设计的微景观瓶,以更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课程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创设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对园本自然课程加以构建时,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化需求等为依据对自然主题进行合理选择,“站在幼儿视角”创设丰富的自然课程活动,让幼儿去主动体验、积极感受、自主探究自然,进而帮助幼儿形成探究共同体。
以园本自然课程“小鸡‘蛋’生”主题探究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营造有利于幼儿探索的氛围,与幼儿一起探秘蛋宝宝之旅。(1)通过探访菜市场、亲子调查等方式,寻找蛋宝宝,了解各种各样的蛋,丰富幼儿对蛋的认知。(2)引导幼儿参与观察、探索蛋的实验活动,如让幼儿借助杯子、温水、盐等材料尝试让生鸡蛋浮起来。成功后,教师要作出解释:往水中添加盐能够增加水的密度,当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鸡蛋会浮起来,以此拓展幼儿的知识面。(3)带领幼儿在蛋壳上绘画,体验在蛋上作画的乐趣,在观察与应用中提升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度。(4)以小鸡在蛋内的生长作为探究任务,教会幼儿学会如何照顾小鸡,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交流经验,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感受生命的孕育过程。(5)通过了解蛋、护蛋、孵蛋等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小动物,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敬畏生命。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深入了解了关于蛋的科学知识,知道了不同蛋的名字、结构和生活中常见的会下蛋的动物等。在保护蛋宝宝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亲身体会到了保护蛋是件不易的事情。幼儿在精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培养了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
基于亲自然教育理念的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有助于教师捕捉自然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并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提供适宜的支持,搭建体验、交流和实践的机会。随着课程的实施,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并学会放手给他们更多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三、结语
园本自然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能够凸显亲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园本自然课程以自然为核心,通过自然情境的打造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环境,同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五育目标中促进了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自主探究中通过知识、过程、情感的融合,帮助幼儿获取与具体情感紧密关联的知识,并启迪了幼儿的智慧;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教师应继续加强园本自然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美琴.与幼儿一起探索大自然—种植园里的“自然探究”课程[J].华夏教师,2023(30):13-15.
[2]张云亮.亲亲自然,悠悠童年—对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思考—理解、顺应、统一—回归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践的本质[J].福建教育,2017(25):10-12.
[3]罗晓红,郑岚,肖意凡.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2(10):83-86.
[4]张排排.回归自然理念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运用—评《幼儿园户外与自然游戏》[J].中国油脂,2023,48(10):167.
[5]周丽君.“玩美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以立夏节气“蛋趣横生”课程设计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5):77-79,101.
[6]杨定平,戴小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以园本资源课程建设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2(4):374-37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892.html